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历史系盐途筑梦实践队、红星溯源实践队、匠绣芳华实践队和雁门寻城队顺利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时间:2025年09月01日 18:53  作者:  点击量:

盐途筑梦实践队

 

 

为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转型,历史系“盐途筑梦”实践队于8月2日至3日,赴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开展以盐湖为核心的实地调研,探寻其生态现状、文化底蕴。

 

 

8月2日,“盐途筑梦”队在盐湖康养基地进行一线调研,将近百份调查问卷的结果颇具启示。数据显示,72%的受访者来参观之前就知晓盐湖“中国死海”的称号,仅15%能认识到盐疗对皮肤病、关节问题的改善作用,这反映了当下盐湖的不足之一——“重硬件,轻科普”。 问卷中超过六成建议是关于盐湖基础设施及生态保护的。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团队决定结合盐湖提出见解。

 

 

8月3日早晨,团队抵达了运城博物馆以及盐湖区的博物馆,对馆内设有的盐湖专题展厅“盬盐春秋”进行了参观研究。那些古法捞盐工具和现代盐田的模型让我们懂得了“千古盐池”的分量,通过观看“五步产盐法”(垦畦浇晒法)的视频以及过程讲解,我们感受到了老祖宗的智慧和精细,还了解到了国家非物质级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团队成员发现盐湖在旅游方面缺乏适当的宣传和创新、其生态环境治理与景区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团队成员开启了激烈的讨论,并结合实地见闻,对于生态环境、康养、旅游文创等方面形成初步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为盐湖文旅融合与生态发展提供思路,让这份承载千年智慧的“千古盐池”,在创新中焕发更持久的生机。

 



红星溯源实践队

 

8月1日,忻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红星溯源实践队前往阳泉市百团大战纪念馆进行探访。

 

 

馆内展区,时光仿佛在此凝固。锈迹斑斑的爆破器材静立展柜,弹痕里还嵌着当年的硝烟;泛黄的作战电报蜷曲边角,墨迹间犹见灯下决策的焦灼。队员们轻抚展柜玻璃,指尖似触到了战场的滚烫。

 

 

红星溯源实践队在纪念馆举行了百团大战战斗历史宣讲活动:从夜袭据点时刺刀映出的寒光,到抢修铁路时手掌磨出的血泡,一个个细节在他们口中渐次鲜活。

 

 

当文物不再是沉默的展品,当文字长出具象的翅膀,厚重的历史便在青春的诠释中,变得可触、可感、可共鸣。这场实践,让队员们对百团大战的战略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也让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慨:“那些曾经印在书本上的文字,真的变成了能触摸的记忆。”队员们纷纷表示,这份震撼将化为前行的力量,他们会继续站在历史与青春的交汇点上,讲好红色故事,让烽火中凝聚的信念与勇气,在一代代青年的传承里,永远滚烫,永不褪色。

 

近年来,历史系团委多次组织实践队伍,重点前往太原、吕梁、忻州、大同、晋中、阳泉等地的红色遗址进行红色文化宣讲与课程实践,这一做法让红色文化成为“课程思政”的生动教材,助力历史系学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同时推动红色遗址的时代价值鲜活呈现,让革命精神在宣讲与实践中薪火相传。

 

 



匠绣芳华实践队

 

忻州师范学院“匠绣芳华”实践队于7月12日走进忻州古城南北大街,开展了以“三晋针锦·内绣于情”为主题的忻府区民间刺绣调研活动。

 

小组成员近距离欣赏了美轮美奂的绣品,并认真聆听了传承人讲述的非遗故事。大家围坐在绣架旁,仔细端详那些色彩鲜明、形态各异的绣品,同时向传承人请教了刺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方法,传承人非常热情的给小组成员讲述着忻府区刺绣的特点与发展历程并且带领小组成员参观了工作坊,由传承人手把手教学基础刺绣针法,小组成员亲手实践,在一针一线中感受刺绣的乐趣与难度,不仅掌握了简单的刺绣技巧,更体会到传统技艺的精妙。队员们还用手机记录下活动的精彩瞬间,收获颇丰。

 

 

在这之后的一个月中,团队成员们把传承人精美的刺绣照片,包括传统服饰刺绣、生活用品刺绣、装饰画刺绣等,作品中精美的针法(平针绣、打籽绣、盘金绣等)和独特的地域图案(忻州民间故事场景、山水风光等),配合着古韵悠长的音乐发布了社交平台,让更多的人可以直观感受到忻州刺绣的艺术魅力,加深了其对刺绣文化内涵的理解。此外,团队成员还积极进行成果展览,展示传承人的精品力作和小组参与者的体验作品。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线上渠道,发布活动花絮、刺绣知识科普等内容,扩大了活动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忻州刺绣。

 

本次保护忻州非遗文化刺绣活动,有效提升了公众对忻州刺绣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为非遗刺绣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彩。此次活动不仅为忻州古城注入了非遗新活力,也为忻府区民间刺绣的传承播下了新的种子。

 



雁门寻城队

 

历史系雁门寻城队于8月5日开展“探寻长城文脉,守护千年雄关”主题活动,在砖石斑驳间触摸历史温度。

 

在长城遗址现场,队员们沿着城墙遗迹徒步考察,仔细观察城砖的纹路、敌楼的构造等。随后,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长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古代建筑技艺以及不同朝代的修缮历史,让队员们在亲手触摸城墙的过程中,读懂砖石背后承载的千年故事。

 

 

在雁门关下的几个村落里,队员们与当地居民亲切交流。老人们指着长城的方向,讲述着祖辈与长城相关的生活点滴,从守护城墙的故事到依托长城而生的民俗,每一段回忆都充满了对长城的深厚情感。这些鲜活的民间记忆,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长城早已融入当地百姓的生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次活动不仅收集到了丰富的长城故事,更看到了不同群体对长城文化的热爱。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这些收获转化为传承动力,让长城文化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