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系“青野行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青春脚步丈量乡土,智慧汗水浇灌振兴。7月10日至13日,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青野行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怀揣青春热忱,奔赴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曲亭镇侯村,开展了一场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深度实践活动。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舍农户,系统考察了侯村的特色农业、文旅资源与文化底蕴,并聚焦“研学兴村”目标,初步设计出一套融合本土特色与教育价值的研学课程体系。此举旨在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吸引学生及亲子群体,探索“教育+旅游+消费”的融合发展新模式,为侯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步履乡土:沉浸体验 感知乡村脉动
在侯村村委荣书记的热情带领下,实践团队的调研之旅正式开启。队员们首先全面了解了侯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产业发展布局,从充满童趣的儿童乐园,到返璞归真的农耕体验区,再到宁静怡人的休闲垂钓项目,侯村正焕发出蓬勃生机。村中深厚的文化积淀令队员们赞叹不已,大家深刻认识到,设计研学课程不仅要服务于教育对象,更要成为一座桥梁,让更多人重新发现、认识并爱上充满魅力的现代乡村。

荣书记为队员们系统介绍侯村桥儿湖景区游览路线
硕果飘香:品味甘甜 感悟自然馈赠
跟随荣书记的脚步,队员们走进了村中的特色果林。眼前成片的李子树虽未完全成熟,但果实已悄然泛红。荣书记自豪地介绍,这里的李子采用纯天然种植方式,安全无公害。在书记的鼓励下,队员们亲手采摘品尝,清甜的汁水在齿间迸发。“味道甘甜而不涩,特别好吃!”一位队员的由衷赞叹,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这片生机盎然的果林,为后续设计采摘体验课程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基础。

队员们了解李子树种植情况(上图)
与诱人的当地李子树特写(下图)
对话历史:触摸农具 传承农耕智慧
实践团队随后探访了侯村的传统农具展示区。斑驳的老旧犁耙、精巧的木耧、厚重的脱谷机、古朴的织布机……一件件饱含岁月痕迹的农具静静陈列。队员们掌心摩挲着犁耙的木质纹理,耳畔聆听着荣书记讲述昔日春耕秋收的繁忙图景,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农耕文明的厚重与智慧。荣书记动情地说:“这些老物件,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承载着祖辈的智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这份厚重的农耕文化之魂,深深烙印在队员们心中,成为未来研学课程最坚实的精神内核。

荣书记向队员们讲解传统农具(图中可见脱谷机、木耙、织布机等)
倾听心声:汇聚民智 共绘发展蓝图
为了更精准地把握需求、完善方案,团队成员深入走访了当地村民,并对荣书记进行了专题访谈。村民们对侯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前景感到由衷欣喜,特别是看到越来越多的本地青年和外地游客带着孩子慕名前来,为村庄带来了新活力。在与荣书记的深度交流中,队员们更是深切体会到基层干部为推进乡村振兴所付出的巨大心血,也清晰感受到他对未来发展的殷切期盼与坚定信心——这份热忱深深感染了每一位队员。

团队成员采访荣书记(上图)
与调研游客(下图)
碰撞火花:研精覃思 擘画研学方案
实践尾声,团队围绕考察成果进行了深入复盘与研讨。聚焦侯村丰富的农业与文旅资源——从农耕农具的沉浸体验,到果林采摘的田园乐趣,再到地方特色文化(如“重八席”)——队员们热烈讨论,碰撞智慧火花,初步规划了以“教育+旅游+消费”为核心的特色研学课程与实施方案,力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侯村振兴蓄积力量。

候村相关娱乐设施(左图)
与“重八席”(部分右图)美食
青春答卷:知行合一 赋能乡村振兴
短短四天的侯村之行,让“青野行记”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沉浸式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与独特魅力。荣书记的深情讲述、村民们的质朴笑容、游客们的积极反馈,都化为队员们投身乡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大家深刻领悟到,为乡村量身定制研学课程,其价值远不止于课程本身,更在于搭建起一座连接城市与乡村、青年与乡土的情感与认知桥梁。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青野行记”社会实践团队用脚步丈量乡土,用智慧服务乡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他们愿以青春汗水,持续浇灌侯村的美丽蜕变,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属于忻师学子的青春力量!

“青野行记”社会实践团队与侯村村委荣书记在党群服务中心成功对接并合影留念